[聚焦两会] 代表委员热议:追“新”逐“质”领航新赛道新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将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低空经济“五箭齐发”。壮大石化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海上风电链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润泽国际信息港、东华产业园开园运营,引进数字加工贸易企业40家以上,争创国家中小型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加快布局生物医药,逐步构建“研发+生产+原料药”产业体系。抢占低空经济赛道,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具有儋州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围绕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儋州洋浦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以数字经济赋能高水平开放
数字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2024年,儋州编制印发了《儋州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全国首个“数字加工贸易区”获批成立,润泽新型算力基础设施主体封顶,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海南自贸港研究院挂牌,入选全国首个货运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试点城市等,儋州洋浦数字经济开局起步蹄疾步稳。
“在2025年,我们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对《儋州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进行逐一落实,以海上风电和核电为绿色能源保障,适度超前布局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逐步探索建设数字贸易产业服务平台,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升级改造,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市人大列席人员、洋浦管委会首席信息官莫立汉表示。
市政协列席人员、市委环湾办常务副主任李慈明在展望接下来一年的数字经济工作时表示,将会导入上下游更多的产业,形成数字经济的产业聚集,到2025年底能够实现整个产业更加聚集,更加丰满。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企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近年来,儋州洋浦加大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目前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同时,这些企业立足儋州洋浦,以科技创新反哺,满足区域发展多元化需求。“我们目前正在做‘居安芯’系统的研发,另外,政府的城市治理中心和我们是互动的。希望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微小的细胞,在这个城市里面都是健康运行的。”市政协委员赵志华说。
2024年,儋州洋浦石化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势、四路并进,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达产满产、逸盛石化跃居全球最大的PTA供应商、京博石化成功赢得政策加持,成为全省首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洋浦化工园区在全国695家化工园区中位列“最具潜力十强”。“石化新材料产业是儋州洋浦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市政协列席人员、市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通表示,“我们将坚持‘往下游走、往精细化走、往高端产品走’发展策略,开展石化新材料产业‘强链延链补链’行动,推动石化新材料产业与清洁能源产业耦合发展,谋划布局大型石化产业龙头项目,加快重大外资示范项目落地,逐步形成基础石化原料、化工新材料、新型精细化工及新能源材料等上下游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条。”
此外,儋州洋浦将用足用好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等政策,大力发展健康食品、保健产品、旅游工艺品、旅游休闲装备等加工制造业,打造国际健康食品港和高端消费制造基地。力争2025年实现食品加工产业产值增长44%;同时,加快布局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赛道。“我们打算在2025年把更高附加值、更高端的食品企业,落地儋州洋浦。同时,也在积极探讨我们企业走出海外的做法,这对于儋州洋浦未来健康产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市政协列席人员、洋浦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健康产业部总经理杨逢喆说道。
“对于低空经济,我认为要加快儋州‘两庆’通用机场的建设。要建设低空飞行器起降场地,开通低空旅游观光线路,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相关产业项目进驻。”市政协委员陈志怀说。
竞逐热带高效农业新赛道
建设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高地,也是儋州洋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儋州洋浦发展规模化生态养殖,扩大特色作物种植,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加快海洋牧场和渔业产业园建设,打造渔业特色小镇和农产品产业园,推动橡胶全产业链发展,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
“乡村振兴最主要是产业振兴。我更多地关注儋州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并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它的生产质效,包括它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人大代表王秀全说。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还就儋州洋浦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驱动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大家认为,儋州洋浦应坚持推进产业转型、优化和升级,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样板间”,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作出更大贡献。